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这些公募规模大逆袭!如何做到的?布局新策略曝光

时间:01-02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53

这些公募规模大逆袭!如何做到的?布局新策略曝光

布局低风险产品线已成为公募实现规模逆袭的新策略。在当前动荡的权益市场背景下,低风险产品凭借稳健的业绩获得了市场青睐,带动了产品规模的显著增长。数据显示,货币市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和短期纯债基金在今年前三季度成为唯一实现规模增长的基金品种,展现了其在不确定市场中的稳定性和吸引力。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发展低风险产品线已成为众多基金公司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稳健成长的新策略。尤其是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它们通过深耕低风险产品领域,成功打破了管理规模的局限。专注于低风险产品线的战略不仅为基金公司带来了突破性的增长机会,也正在逐渐重塑基金行业的竞争局面。不过,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在享受低风险产品带来的稳健收益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相关产品潜在的信用下沉风险。低风险产品规模逆势扩张在2023年动荡的权益市场环境下,基金公司的产品布局策略也呈现出微妙的变化。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年内只有货币市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和短期纯债基金三个基金品种实现了规模增长。具体来看,货币市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和短期纯债基金的增长规模分别为9402.92亿元、4590.42亿元和3069.86亿元。由于货币市场基金的事前风险等级为R1、中长期纯债基金和短期纯债基金的事前风险等级为R2,均属于相对风险较低的产品。这表明,在市场震荡期间,低风险产品凭借其稳健的收益特性,成为了投资者的避风港。在横向比较中,低风险产品今年的业绩确实可圈可点。截至2023年12月28日,中证债券型基金指数收于2.76%,实现正收益,仅次于北证50、中证2000、上证红利指数等。相比之下,同期中证股票型基金指数和中证混合型基金指数的收益率分别为-14.84%和-15.07%,两相对比,显示出债券基金业绩表现的优异性。沪上一位基金评价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基金公司发力低风险资产的规划并非一朝一夕的决定。2022年11月债市的动荡对市场信心造成影响,2023年初,市场普遍对债市持有悲观预期,认为投资机会有限。在这种背景下,中长期纯债基金的发展被搁置,同业存单和短期债券成为机构计划布局的重点。从发行情况来看,同业存单和短期债券在推出时销售火热,促使相关品类的管理规模快速增长。不过,随着行情的变化,中长期纯债基金凭借其收益优势,在今年中后期实现了规模的显著增长。凭借着较强的收益能力,债券基金不仅在扩大产品规模方面表现出色,还对投资者结构产生了影响。该基金评价人士表示,传统上,债券基金主要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但近期个人投资者对债基的认知和兴趣显著提升,个人投资者持有债基的比例不断增加。尤其是互联网端对债基产品的积极销售和推广,使得债基从机构投资者专属品种转变为个人投资者也青睐的投资品种。中小公募靠低风险产品实现逆袭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低风险产品实现规模显著增长的同时,基金公司也通过发展低风险产品实现了管理规模的显著提升。包括长信基金、泰信基金、东兴基金、南华基金和同泰基金在内的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均实现了十名以上的跃升,成为行业中的“逆袭者”。具体来看,这些公司的管理规模分别增长了558亿元、357亿元、156亿元、98亿元和75亿元。根据天相投顾数据,上述几家公募的管理规模增长主要来自事前风险等级R2及以下的产品。长信基金、泰信基金、东兴基金、南华基金和同泰基金的R2及以下产品对总规模增长的贡献分别达到92.5%、103.1%、96.2%、96.2%和94%。可以看到,中小公募机构通过积极发展低风险产品业务,成功实现了管理规模的重大突破。同时,基金公司向低风险产品方向的业务转型也值得关注。数据显示,东证资管、建信基金、国投瑞银基金等机构在低风险产品的发行数量和比例上均实现了显著增长。例如,东证资管2023年低风险产品的发行占比达到46%,相比2021年实现了巨大飞跃;建信基金的低风险产品发行占比提升至50%,较2021年的17%大幅增长;国投瑞银基金的低风险产品发行占比也从2022年的38%提升至58%。这一趋势表明,管理公司正逐渐增强对低风险产品的重视。在华北一家公募的市场部负责人看来,2023年ETF市场也表现不俗,但主要由大型公募主导。大型公募拥有更强的品牌影响力和更有力的销售网络,这些都是中小公募不具备的条件。与此相反,低风险产品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产品多由中小公募发行,例如东兴基金、同泰基金等。这表明中小公募在这一细分市场上更具专注性,能够提供更符合特定投资者需求的产品。上述基金评价人士认为,中小公募利用低风险产品实现市场突围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成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有效手段。不过,该人士同时指出,债基产品的出色业绩往往伴随着信用下沉的风险,值得投资者特别留意。责编:杨喻程校对:王蔚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